第26章 百花酒
關燈
小
中
大
趙文華的折子,所參的罪名定得太妙,上折子的時機也選得太好。皇帝自負聰明,可那一點心思卻也被人摸得分毫。
便如李清漪所言,皇帝得了捷報,反倒越發氣惱。他直接在言官維護張經的折上批示道:“張經欺怠不忠,聞文華之奏,方此一戰,是何心也?”
“是何心也?”,這才是真正的誅心之言啊,滿朝皆知張經之冤卻莫有敢辯之人。
給事中的幾個言官依照慣例又給拖出去打了一頓,削職為民——這真是招誰惹誰了?在本朝做言官真是動輒得咎。
張經七月被押解上京,期間上折辯罪卻反叫皇帝更生怒火,直接和群臣道:“東南欺上,臣下不忠,鸞勾引北賊即行,經結南寇。”
一個“欺上”,一個“不忠”,已經直接給張經定了罪。更何況還將張經與仇鸞相提並論。
滿朝皆知,皇帝最厭的就是仇鸞,人死了鞭屍都不解恨。現今皇帝將張經與仇鸞相提並論,顯然已是恨極了張經,便是當初舉薦張經的次輔徐階都不敢再說些什麽。
這可是嚴黨的又一大勝,趙文華從東南送了好些東西來“孝敬幹爹”,連嚴世蕃的幾個妻妾都一人得了一個珠寶髻,頗有幾分普天同慶,大家同樂之意。嚴世蕃收銀子收的手軟,大為得意,想了想又把張經等人的論罪奏疏拿出來翻了翻,忽然一笑:“是了,楊繼盛在詔獄也待得有些久了,是到要解決的時候了。”
這年頭,人命看起來有如草芥,有些地方卻又看著很是重要——就連殺人砍頭也是要皇帝勾決的,當初楊繼盛就是因為皇帝不批,這才留到了現在。
嚴嵩倒是有些遲疑,他想起當初皇帝的交代、陸炳對楊繼盛的維護以及外頭那些求情之人,還是攔下來兒子:“暫且不要動手,我找人蔔一卦。”他服侍著皇帝修道多年,臨到緊要關頭倒也信了幾分。
恰好,這日嚴家議事,嚴嵩另一個得意義子鄢懋卿也在場,出聲勸道:“義父,此事還需蔔卦?這楊繼盛可是徐階的得意門生,如今他在士林之中聲望極高,若是來日徐階當政又得楊繼盛輔佐,還有咱們什麽活路?”他沈了聲音,正色道,“留一個楊繼盛,來日必要多幾個張繼盛、李繼盛,防不勝防……養虎為患。還請義父三思。”
嚴嵩聞言,本還有幾分緩和的面色忽然淡了下去,聳拉下眼臉,眸光漸冷,冷的就像是刀片上雪亮的刀光。他站起身,負手於後,沈沈點頭:“老了老了,我這心也軟了。還是你們年輕人看得清楚啊。”
這話已是點頭應許之意。
嚴世蕃很是高興,一邊提筆在張經問罪的奏疏上落了楊繼盛的名字一邊和站在身邊的鄢懋卿笑道:“上頭那個眼下最恨的就是張經,楊繼盛的名字落在這上頭,怕是誰也救不了了。看誰還敢和咱們作對!”說罷,越發得意,忍不住搖頭擺腦的哈哈笑了幾聲,丟下筆和折子,翹著腿坐在椅子上道,“行了,張經一去,這浙江總督的位置還需好好斟酌一二。”
張經打退了倭寇,江南亂局稍定,也是時候到他們嚴黨摘果子的時候——前人栽樹後人乘涼,可不就是這麽一個理?不過,嚴黨上下沒幾個能拿得出手的,真有才幹的要麽就像是楊博一樣自顧自的做事、不介入黨爭,要麽就是自以為清高的站在嚴黨對面。趙文華等人貪汙誣陷倒是好手,真要是丟去江南主事,連嚴世蕃都覺得不可靠。
所以,這總督的位置的確是要好好考慮考慮。
嚴世蕃心裏琢磨了一下,已是有了人選卻也沒有立刻把人選說出來反而是擡手倒了幾杯酒,先遞一杯給老爹:“爹,你嘗嘗這酒——百花酒。這東西可難得的很,文華特意捎上京的,說是養生長壽。上頭那位都沒喝過呢。”
嚴嵩瞧了兒子一眼,掀了掀眼瞼,慢條斯理的敲打了一句:“你給我嘴上把好門!雖是在家裏但也得小心說話,東廠和西廠的本事你又不是不知道。”
嚴世藩一貫自傲自負,最是不高興受人指教,暗自翻了個白眼,自顧自的低頭喝酒,嘴裏模模糊糊的應“是”。
******
裕王此時正在府上與高拱說話,說著說著便生起氣來:
“嚴家父子實在是囂張太過,若說欺君,他們才是真的欺君!”
高拱實在不知道一貫不太關心政事的自家王爺怎麽就忽然對這些起了心。在他看來:嚴嵩再是如何囂張都與裕王沒什麽關系。雖說嚴嵩支持景王,但裕王乃是當今長子,大勢和正統都是站在裕王這邊的,只要不出意外,只要聖心不要太偏,那上頭的位置總也是裕王的。所以,無論是嚴嵩還是徐階,全都不需裕王去管,他只需要安安心心守在王府裏韜光養晦,等皇帝老爹駕鶴西去,就可以定下大局了。
只是,裕王既然當面如此言語,高拱也只是跟著應了幾聲:“確實如此。不過,殿下也不必多心。正所謂‘一朝天子一朝臣’,陛下如今用著嚴家,嚴家才有今日。等新君登基,嚴家的末日也就到了。此事,急不得。”反正他是不主張參和到這種事情裏面的,裕王身份本就敏感,觸怒了皇帝可怎麽辦?
裕王發了一通火,卻也知道單憑如今的自己實在是拿嚴家無法,高拱好歹也是婉言相勸,他忍氣吞聲的點頭認下:“是本王急躁了。”
高拱想了想,轉而說起另一件事:“說來,景王府中的侍妾已有了消息,不出意外,明年便可得子。子嗣之事,不知王爺是如何打算的?”
裕王心裏想:我未來的世子正和王妃住白雲觀呢。他如今到底有了些城府,再不似過去那般有話就說,全心依賴高拱。故而,聽到高拱隱隱的勸誡還是含糊應道:“此事不急,母妃新喪,為人子者這時候總不好在這上頭多想。”
高拱暗暗嘆了口氣,他知道裕王心裏必是惦記著白雲觀裏的李清漪,只得點到就止的和裕王交代了幾句:“殿下,您身份不同尋常,早日有了子嗣,陛下那邊也會有所改觀。要知道,成祖爺最後選了仁宗,有小半是看在宣宗這個孫子的份上。”
當年,明成祖朱棣在立太子的時候也猶豫了許久:一個是不討他喜歡的長子,一個是作戰勇武,肖似自己的二子。幾番猶豫和折騰,明成祖最後還是立了長子——不僅僅是因為長幼有序也因為仁宗生了個好兒子。解縉那句“好聖孫”著實是立了大功。當今皇帝的皇位乃是因為正德皇帝無子方才兄終弟及,且又因為自己體弱多病難有子嗣,故而十分看重子嗣。
子嗣之事的確是件不容小覷。
裕王也不知聽進去了沒有,漫不經心的點了點頭,不答反應道:“我想去見見張經,不知高師傅可否安排一二?”
裕王既是親自並且鄭重其事的說出這樣的話來,高拱自是不會直接反駁的,他摸了摸胡須,說道:“這事不難,不過需先和陸都督打一聲招呼。”頓了頓又說,“只是殿下身份特殊,若是被嚴家知道,在陛下面前告上一狀,那就麻煩了。”高拱知道裕王最怕的就是皇帝老爹,故而才擡出皇帝來頂著。
偏裕王這會兒卻是打定了註意,還是堅持道:“還請師傅替我安排一二,”他目光十分沈靜,語氣亦是少見的堅決,“東南之事,我想親自問一問張經。”
高拱有苦說不出,但他素來對裕王百依百順,雖知似麻煩但還是應了下來:“臣這就去安排一二。”自楊繼盛的事情後,陸炳和高拱私底下還是能說得上話的。再者,明年就是外察了,李默一派和嚴家一派正掐的烏雞眼似的,想來也不會分神去管張經這麽一個必死之人。
高拱心裏把事過了一遍,寬慰些許。他素來雷厲風行,說到做到,很快便親自派人去陸府說了一聲——倒不是他不想親自去,實在是陸炳和裕王身份敏感,能不去就不去,省得引皇帝懷疑。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便如李清漪所言,皇帝得了捷報,反倒越發氣惱。他直接在言官維護張經的折上批示道:“張經欺怠不忠,聞文華之奏,方此一戰,是何心也?”
“是何心也?”,這才是真正的誅心之言啊,滿朝皆知張經之冤卻莫有敢辯之人。
給事中的幾個言官依照慣例又給拖出去打了一頓,削職為民——這真是招誰惹誰了?在本朝做言官真是動輒得咎。
張經七月被押解上京,期間上折辯罪卻反叫皇帝更生怒火,直接和群臣道:“東南欺上,臣下不忠,鸞勾引北賊即行,經結南寇。”
一個“欺上”,一個“不忠”,已經直接給張經定了罪。更何況還將張經與仇鸞相提並論。
滿朝皆知,皇帝最厭的就是仇鸞,人死了鞭屍都不解恨。現今皇帝將張經與仇鸞相提並論,顯然已是恨極了張經,便是當初舉薦張經的次輔徐階都不敢再說些什麽。
這可是嚴黨的又一大勝,趙文華從東南送了好些東西來“孝敬幹爹”,連嚴世蕃的幾個妻妾都一人得了一個珠寶髻,頗有幾分普天同慶,大家同樂之意。嚴世蕃收銀子收的手軟,大為得意,想了想又把張經等人的論罪奏疏拿出來翻了翻,忽然一笑:“是了,楊繼盛在詔獄也待得有些久了,是到要解決的時候了。”
這年頭,人命看起來有如草芥,有些地方卻又看著很是重要——就連殺人砍頭也是要皇帝勾決的,當初楊繼盛就是因為皇帝不批,這才留到了現在。
嚴嵩倒是有些遲疑,他想起當初皇帝的交代、陸炳對楊繼盛的維護以及外頭那些求情之人,還是攔下來兒子:“暫且不要動手,我找人蔔一卦。”他服侍著皇帝修道多年,臨到緊要關頭倒也信了幾分。
恰好,這日嚴家議事,嚴嵩另一個得意義子鄢懋卿也在場,出聲勸道:“義父,此事還需蔔卦?這楊繼盛可是徐階的得意門生,如今他在士林之中聲望極高,若是來日徐階當政又得楊繼盛輔佐,還有咱們什麽活路?”他沈了聲音,正色道,“留一個楊繼盛,來日必要多幾個張繼盛、李繼盛,防不勝防……養虎為患。還請義父三思。”
嚴嵩聞言,本還有幾分緩和的面色忽然淡了下去,聳拉下眼臉,眸光漸冷,冷的就像是刀片上雪亮的刀光。他站起身,負手於後,沈沈點頭:“老了老了,我這心也軟了。還是你們年輕人看得清楚啊。”
這話已是點頭應許之意。
嚴世蕃很是高興,一邊提筆在張經問罪的奏疏上落了楊繼盛的名字一邊和站在身邊的鄢懋卿笑道:“上頭那個眼下最恨的就是張經,楊繼盛的名字落在這上頭,怕是誰也救不了了。看誰還敢和咱們作對!”說罷,越發得意,忍不住搖頭擺腦的哈哈笑了幾聲,丟下筆和折子,翹著腿坐在椅子上道,“行了,張經一去,這浙江總督的位置還需好好斟酌一二。”
張經打退了倭寇,江南亂局稍定,也是時候到他們嚴黨摘果子的時候——前人栽樹後人乘涼,可不就是這麽一個理?不過,嚴黨上下沒幾個能拿得出手的,真有才幹的要麽就像是楊博一樣自顧自的做事、不介入黨爭,要麽就是自以為清高的站在嚴黨對面。趙文華等人貪汙誣陷倒是好手,真要是丟去江南主事,連嚴世蕃都覺得不可靠。
所以,這總督的位置的確是要好好考慮考慮。
嚴世蕃心裏琢磨了一下,已是有了人選卻也沒有立刻把人選說出來反而是擡手倒了幾杯酒,先遞一杯給老爹:“爹,你嘗嘗這酒——百花酒。這東西可難得的很,文華特意捎上京的,說是養生長壽。上頭那位都沒喝過呢。”
嚴嵩瞧了兒子一眼,掀了掀眼瞼,慢條斯理的敲打了一句:“你給我嘴上把好門!雖是在家裏但也得小心說話,東廠和西廠的本事你又不是不知道。”
嚴世藩一貫自傲自負,最是不高興受人指教,暗自翻了個白眼,自顧自的低頭喝酒,嘴裏模模糊糊的應“是”。
******
裕王此時正在府上與高拱說話,說著說著便生起氣來:
“嚴家父子實在是囂張太過,若說欺君,他們才是真的欺君!”
高拱實在不知道一貫不太關心政事的自家王爺怎麽就忽然對這些起了心。在他看來:嚴嵩再是如何囂張都與裕王沒什麽關系。雖說嚴嵩支持景王,但裕王乃是當今長子,大勢和正統都是站在裕王這邊的,只要不出意外,只要聖心不要太偏,那上頭的位置總也是裕王的。所以,無論是嚴嵩還是徐階,全都不需裕王去管,他只需要安安心心守在王府裏韜光養晦,等皇帝老爹駕鶴西去,就可以定下大局了。
只是,裕王既然當面如此言語,高拱也只是跟著應了幾聲:“確實如此。不過,殿下也不必多心。正所謂‘一朝天子一朝臣’,陛下如今用著嚴家,嚴家才有今日。等新君登基,嚴家的末日也就到了。此事,急不得。”反正他是不主張參和到這種事情裏面的,裕王身份本就敏感,觸怒了皇帝可怎麽辦?
裕王發了一通火,卻也知道單憑如今的自己實在是拿嚴家無法,高拱好歹也是婉言相勸,他忍氣吞聲的點頭認下:“是本王急躁了。”
高拱想了想,轉而說起另一件事:“說來,景王府中的侍妾已有了消息,不出意外,明年便可得子。子嗣之事,不知王爺是如何打算的?”
裕王心裏想:我未來的世子正和王妃住白雲觀呢。他如今到底有了些城府,再不似過去那般有話就說,全心依賴高拱。故而,聽到高拱隱隱的勸誡還是含糊應道:“此事不急,母妃新喪,為人子者這時候總不好在這上頭多想。”
高拱暗暗嘆了口氣,他知道裕王心裏必是惦記著白雲觀裏的李清漪,只得點到就止的和裕王交代了幾句:“殿下,您身份不同尋常,早日有了子嗣,陛下那邊也會有所改觀。要知道,成祖爺最後選了仁宗,有小半是看在宣宗這個孫子的份上。”
當年,明成祖朱棣在立太子的時候也猶豫了許久:一個是不討他喜歡的長子,一個是作戰勇武,肖似自己的二子。幾番猶豫和折騰,明成祖最後還是立了長子——不僅僅是因為長幼有序也因為仁宗生了個好兒子。解縉那句“好聖孫”著實是立了大功。當今皇帝的皇位乃是因為正德皇帝無子方才兄終弟及,且又因為自己體弱多病難有子嗣,故而十分看重子嗣。
子嗣之事的確是件不容小覷。
裕王也不知聽進去了沒有,漫不經心的點了點頭,不答反應道:“我想去見見張經,不知高師傅可否安排一二?”
裕王既是親自並且鄭重其事的說出這樣的話來,高拱自是不會直接反駁的,他摸了摸胡須,說道:“這事不難,不過需先和陸都督打一聲招呼。”頓了頓又說,“只是殿下身份特殊,若是被嚴家知道,在陛下面前告上一狀,那就麻煩了。”高拱知道裕王最怕的就是皇帝老爹,故而才擡出皇帝來頂著。
偏裕王這會兒卻是打定了註意,還是堅持道:“還請師傅替我安排一二,”他目光十分沈靜,語氣亦是少見的堅決,“東南之事,我想親自問一問張經。”
高拱有苦說不出,但他素來對裕王百依百順,雖知似麻煩但還是應了下來:“臣這就去安排一二。”自楊繼盛的事情後,陸炳和高拱私底下還是能說得上話的。再者,明年就是外察了,李默一派和嚴家一派正掐的烏雞眼似的,想來也不會分神去管張經這麽一個必死之人。
高拱心裏把事過了一遍,寬慰些許。他素來雷厲風行,說到做到,很快便親自派人去陸府說了一聲——倒不是他不想親自去,實在是陸炳和裕王身份敏感,能不去就不去,省得引皇帝懷疑。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